核心阅读
针对扶贫工作中填表繁琐、工作留痕不规范等问题,黑龙江省方正县自主研发扶贫服务平台。“减负”后,填表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,干部将更多精力腾出来,寻思怎么帮怎么扶。借助扶贫“云”,每户贫困户生成一个二维码,基础信息、工作记录、帮扶成果全收录;扶贫公众号上线帮扶日志填写、心声诉求反映等功能,实现贫困户的精准化服务;扶贫热线24小时开通,群众需求分类派送,实现闭环服务。
表格填报,工作量大、程序繁琐,牵扯了帮扶干部大量精力;扶贫政策,政出多门、时有调整,贫困群众和基层干部难以全面掌握;群众诉求,各式各样、牵扯面广,不能时时事事精准对接;监督考核,人盯人效率低成本高……
针对扶贫领域存在问题,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自主研发出“智慧方正精准扶贫服务平台”,利用互联网+、大数据技术,让脱贫攻坚更精准、更高效。
填表繁琐
烦恼倒逼新办法
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,松花江中游南岸,下辖8个乡镇,人口26万,贫困群众有3556户。
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,容不得哪一个环节出问题。扶贫领域有哪些不担当、不作为的行为?脱贫户是不是‘被脱贫’‘假脱贫’?都容不得半点含糊。”县委书记董文琴说。
2017年9月、11月,方正县委巡察办组织4个巡察组,对全县8个乡镇精准扶贫工作,进行了两轮机动式巡察。
“通过巡察,我们发现了四大方面153个具体问题。”县委巡察办主任徐凤芝说,通过对问题的“望闻问切”,县里梳理出一线扶贫干部工作繁重、工作留痕不及时不规范、扶贫政策普及存在死角等深层次问题,“这些问题,其实也是基层扶贫工作的几大‘痛点’。”
对此,县政协的帮扶干部孟莉深有感触。
“县里规定,帮扶干部每个月要进村入户4次以上。单位日常工作不能耽搁,我们大多时候只能周末进村。工作要留痕,每次来都填报两份纸质档案。先要去村委取档案,再找地方填写,还要拍照附后留档,填好再找贫困户签字证明。拍的照片,只能带回县城冲洗或打印。既费事,又影响群众生产生活。”
“喏,你看,才大半年,就两大柜子了!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德善乡德善村工作队队长黄力新,指着工作队驻点办公室满满当当的帮扶材料感叹道。
有的帮扶干部自嘲:大伙都成了“表哥表姐”,扶贫成了“填表”。
“纸质档案留痕,也给了极个别干部弄虚作假的空间。”县委常委、纪委书记、监察委主任刘广军说。
“巡察是一次‘政治体检’,既要查病,更要治病。对深层次、机制性的问题,我们希望通过信息化、大数据等手段加以破解。”身兼县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董文琴介绍,经过充分调研、科学论证,方正县于2018年1月推出了自主研发的“智慧方正精准扶贫服务平台”。
一户一码
表格成了活档案
有了大数据平台,孟莉再也不“怕”填表了。她的手机号,已录入系统。登录后,系统自动弹出她自己与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。进村入户干了啥,群众有啥诉求,只需在“帮扶日志”栏目中,用手机录入、保存即可。同时,可附上相关照片,做到“有图有真相”。“以前费半天劲折腾的表格,现在几分钟就搞定。甭提多方便啦!”
该平台可概括为“四个一”:即一个二维码,一个公众号,一个998服务台,一个“驾驶舱”。
一个二维码——根据贫困户的关键信息生成的一户一码,包含贫困户所有必备信息、帮扶责任人信息、帮扶人帮扶日志三部分,而且帮扶日志中有文字、有照片、有截图,相当于一份电子档案。
“二维码分别贴到县乡两级相关领导办公室、驻村工作队驻地及贫困户家中。通过扫码,可以快速查看贫困户基础信息,以及帮扶干部工作记录、帮扶措施和扶贫成果等。一个二维码,就是一份详实生动的活档案。”董文琴介绍说。
在德善乡德善村贫困户单玉忠大爷家,记者手机一扫他家的二维码,立刻跳出他的各种基础信息,以及帮扶干部的工作内容和帮扶成果。
一个公众号——开通“方正精准扶贫公众号”。记者登录看到,公众号主要有两项功能。
一是扶贫门户,设定有通知公告、扶贫政策、扶贫动态、民生诉求四大板块。二是管理系统,帮扶干部、村干部、贫困群众通过绑定手机号登录系统,实现填写帮扶日志、反映心声诉求等功能。“这个公众号,实际上是一个工作部署的指挥台、扶贫政策的宣传台、帮扶成效的展示台、群众咨询的互动台,实现了对全县3556户贫困群众的精准化服务和对1326名帮扶干部的扁平化管理。”董文琴介绍道。
一个998服务台——设立总服务台,专人24小时接听电话。贫困户或帮扶人拨打“57110998”扶贫热线,系统自动弹出来电者相关信息,工作人员根据反映的诉求,定向推送给帮扶人或者相关职能部门。
“比如说,病了,就推送给签约医生和帮扶人;反映房屋情况,就推送给住建局责任人和帮扶人,让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全程跟踪解决。问题解决后,再向总服务台反馈销号。”董文琴说。
一个“驾驶舱”——大数据运行、管理、研判中心。董文琴介绍,“驾驶舱”是指通过相关技术对全县所有扶贫数据、信息进行研究,分析扶贫工作的成效及问题,为扶贫工作决策和指挥提供依据。“通过‘驾驶舱’,实现了工作指挥智能科学、工作情况全面掌握、工作成果全程查验。”
电子留痕
监督不再“人盯人”
瞅着绿油油、水灵灵的芽菜,郑淑香大娘满脸欢喜。“好种不费事,每天喷喷水就行。一月收两茬,能赚好几百哩!”
种芽菜,是对口帮扶郑大娘的孟莉推荐的。“以前填表太耗工夫,现在写帮扶日志像发微信朋友圈一样简单。”孟莉说,“减负”后,有更多精力寻思怎么帮怎么扶了。
考虑到郑大娘老两口家没有壮劳力,孟莉就为他们联系来了五组芽菜种植盆架。对接了县里大超市,销路不用愁。
“你好,这里是998,请问你有什么困难要反映?”
“我想帮女儿找个工作。”
“好的,请说说具体的要求。”
……
在998服务台,平台自动识别来电贫困户叫徐延良,工作人员一边交流,一边调出档案,并将其诉求录入上传。
约半小时后,系统弹出县扶贫办反馈信息:“已与人社局沟通,待有新进展后继续反馈”。
当天下午,县市场监督局反馈信息:“已帮助联系方正县丽凤美容生活会馆”。
“我们概括为‘一站接听,分类派送,全程留痕,闭环服务’模式,快速、精准、有效地解决贫困户的困难。”董文琴说。
5月20日,记者看到“驾驶舱”数据显示:平台运行以来,共收到144条群众诉求,已处理完成141条,对已处理的诉求,群众满意度达100%;上传帮扶日志22470条,工作队驻村日志3734条。
运行3个多月,这朵智慧扶贫“云”的多重效应,已开始显现。
“有了平台,扶贫政策无需大会小会上传下达,普及率、知晓率、准确率大大提升,不再出现‘好政策锁在抽屉’的现象。群众的诉求,得以精准对接、快速解决,获得感大大增加。”德善乡党委书记徐秀峰深有体会。
“扶贫日志发布的时间、地点是系统自动生成,谁也糊弄不了。”刘广军说,通过层级授权、分级监管,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每名干部的帮扶情况,不用再“人盯人”,监督更加有力有效,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。
“省时、省钱、省力、省心,做到了贴心帮扶不扰民,工作留痕不繁琐。干部们的工作重心和精力,回归到帮助贫困户增收、节支、解难题上,真正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。”董文琴介绍,目前,方正县金融扶贫户获贷比超八成,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富硒水稻种植、芽菜种植、食用菌种植以及巧手脱贫项目中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8年05月21日 20 版)
上海经济网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
联系我们:599 734 971@qq.com